導讀
地方政府和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杠桿風險控制已成為財政政策的重中之重,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依然是今年防風險硬仗。此前也已確立基調,中央不會為地方債兜底。財政部近期連續公布兩份文件,指導化解存量債務,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和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在經過長期瘋長之后已處風險關頭,新疆叫停PPP后,清理22萬億債券風險的第一槍或許已經打響了。
1
新疆叫停政府付費類PPP項目劍指地方債風險
日前,新疆發文叫停政府付費類PPP項目,全面部署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這一消息引起了各方市場的高度關注。
4月3日,新疆發改委網站發布了《新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立即行動細化工作措施堅決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各項安排部署》的文件,文件指出: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今后不再下達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分解,用好國家下達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有多少錢干多少事。
“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全面清理2017年以來的政府投資項目,會同財政、審計等部門摸清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情況。”
“對于已開工建設且形成政府債務或政府隱性債務的項目,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償還化解政府債務或政府隱性債務,否則必須立即停止項目建設。對于目前已開展前期工作的建設項目,凡是資金來源落實不了的,一律不得上報,一律不予受理。”
為什么新疆首當其沖叫停PPP業務,除了負債率高、債務增長速度過快以外,預計與地方債務特點也有一定關聯。
根據92號文,去年11月起財政部主導的一場對總投資17萬億元的萬余個PPP進行集中清理,不合規的項目被清退,而清理期限是今年3月底。截止4月1日,2407個項目被清理出庫,規模達2.39萬億,出庫比例約15%。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叫停政府付費類PPP實際劍指地方債務風險,其背后隱含的中國龐大地方債也又一次回歸大眾視野。
2
22萬億地方債券趕超國債
都知道中國地方債券極為龐大,但存量到底有多少呢?
從最簡單的口徑來看,包括地方政府債和城投債在內,中國債市總量當前達到76.01萬億元,其中地方債券規模已達22.22萬億。從最近10年地方政府債發展來看,2014年之前地方債發行規模和增速都相對平穩,2014年以后債務增長速度可謂相當迅速,幾乎每年以4萬億元的增速突飛猛進。
![]() |
![]() |
![]() |
![]() |
不過隨著2015年發行的3年期地方債到期日的到來,2018年地方債到期償還量迅速增加。數據顯示,2018年到期的地方債將達到239只,到期償還量為8389.37億元,從6月份至11月份,每月到期償還量都在1000億以上,相比前幾個月將暴增百余倍,屆時面臨的債務壓力將會很大。
此外,由于2018年8月是地方債務置換3年的最后期限,可以預計上述1.73萬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中的大部分都將會被置換,因而8月前應會有較多的置換債券發行。
城投債一樣值得關注。截至目前,城投債規模達到7.24萬億元,其中有3.69萬億元的城投債將在3年內到期、占比51.04%,有1.21萬億元的城投債將在1年內到期、占比16.68%,償債壓力相對平均。
3
哪些省份較危險
舉債較高的地方政府有哪些省份?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地方政府債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浙江、四川、貴州、云南、遼寧等地,其中債務余額最多的三個省份為江蘇、山東、浙江,分別為1.09萬億、9293億元、9151億元,余額占比分別為7.29%、6.21%、6.11%。
![]() |
![]() |
![]() |
近年來地方信用違約的事件增多,發生過債券主體信用違約事件較多的省份有江蘇、山東、內蒙古、四川等,市場對于地方債關注度和警惕程度也顯著提高。去年,內蒙古自爆地方債務危機、江蘇貴州借信托、資管等手段違規舉債,一系列地方債務危機已逐漸顯露出來,同時也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4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已刻不容緩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進入2018年以來地方債發行變緩。2017年全年各地方政府債券共發行了1134只,發行量為4.36萬億元,較2016年發行1159只,發行金額6.05萬億有較大的下降,總體降幅達27.93%。在防風險嚴管地方債已經成為大趨勢下,2018年地方債全年發行有望穩定,增長或不易。
2014年以來出臺了多個防范地方債務風險的文件,進入2018年地方債務監管也在持續升級。
2018年3月26日,財政部公布了《關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用13項舉措來加強地方債全鏈條管理,妥善化解累積的債務風險。
設置地方債總額天花板,2018年限額約為21萬億。
2018年3月30日,財政部財金司發布23號文,《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要求金融企業除了購買地方政府債券外,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地方政府提供融資。并明確了國有金融企業在參與地方建設融資時的兩大重點,一是加強“穿透式”資本金審查,二是審慎評估還款能力,確保其自有經營性現金流能夠覆蓋應還債務本息,并對投資基金、資管業務、金融中介服務、PPP等具體模式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舉債進行了規范。
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要求,地方政府和國企要盡快降杠桿。會議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穩中求進,抓住主要矛盾。
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要穩定大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問題。要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好出臺政策的節奏和力度。
要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采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要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威脅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要強化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組織保障,發揮好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要作用。要抓緊協調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地方政府和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杠桿風險控制已成為財政政策的重中之重,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依然是今年防風險硬仗。此前也已確立基調,中央不會為地方債兜底。財政部近期連續公布兩份文件,指導化解存量債務,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和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在經過長期瘋長之后已處風險關頭,新疆叫停PPP后,清理22萬億地方債券風險的第一槍或許已經打響了。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債市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